學校輕鬆轉換;家長容易上手
A/ 傳統電子預繳系統推行困難
傳統的電子收費平台,方法是電子增值、扣數和對賬等,雖然是減少了實體金錢上的點算,但對負責傳統電子繳費學校的老師和負責增值和對帳的校務處同事會加重行政工作負擔,讓電子繳費在學校難於推行。在智能手機未普及的年代,更要考慮家長的適應,往往是需要按年逐級推行,需要六年才能正式全校推行電子收費。
B/ 多渠道開放式收費方式
新一代電子繳費GRWTH Pay 的最大特點是真正的多渠道開放式收費系統,讓家長可從多個繳費模式中,選擇最常用的方式實時繳費,用幾多交幾多,學校亦不再需要為指引家長繳費而大費周章。當中最大的好處是能夠減少老師在在課堂收錢的非學與教的工作,將時間真正投放於學生身上,班主任只需要用一次的時間,讓家長在手機上安裝及使用應用程式後,便可以減少過往非學與教的收錢工作,對班主任有很大的吸引力,自然會落力配合學校推行,是一個多贏及德政的方案。本校第一份的收費通告在發出的首天已有超過100 多位家長成功繳費,反應十分理想,加強學校推行的信心。
C/ 收費更準確,紀錄更清晰
以往使用現金繳交學校費用,校務處的同事需使用很多時間去點錢,曾過試過在點算過後點少了兩元,變相需要重新點數。而全面使用電子化收費,出錯的機率降低了不少。GRWTH 獨立的對賬系統很清晰,可展示完整的繳費紀錄,就算個別學生交多交少也可迅速找出相關學生。
支援多種登入方法
GRWTH 以往是需要使用學校派發的帳號及密碼登入系統,但最新版本已經支援多種方式關聯登入,使用一個戶口已經可以登入手機 App,並不需重復輸入密碼。
馬校長提及:「近年亦有大量學校推行 Google Classroom,學生可直接用學校派發的 Gmail 關聯及登入 GRWTH,相信亦有助提昇安裝及使用率」。這個小更新的確有大效益,盡顯 GRWTH 於應用及設計上的貼心。
由李萊健主任分享推行首份收費通告的實況
- 經常透過即時訊息發放資訊給家長,讓家長習慣每天使用 GRWTH
- 以學校旅行作為試點,家長和小朋友都著緊,通告回覆率更具信心
- 通告發出同日舉辦了家長講座,逐步教導使用,將過程錄影後發給家長
- 講座完畢亦設有支援站,發放 GRWTH 提供的用戶指南
電子繳費推行的小撇步 : 由初小先推行
在實施GRWTH Pay時,會先以一年級及二年級作試點,因為普遍初小的家長會比較緊貼學校的政策,在推行時會較容易。而學校下一份關於學生雜費及書簿費的收費通告便會推展到一年級至五年級,正式全面實行電子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