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 ‧ 緣 ‧ 夢 】
八鄉中心小學 — 於 1921年 創立,是新界的第一所正規學校,傳承「 愛和共融 」的教育文化予新一代。校園就像溫暖的大家庭,純真的學生、熱情的家長與老師互信互愛、打成一片。在昔日的家長日,家長並不會急著追問學生在校內的學習成績和表現,反而互相分享自家種植的農產品,如:雞蛋,蔬果等…當中不只是心意的傳遞,更多是濃厚溫馨的人情味,這份家校間的「愛」,由創校至今一直沒有改變。
【校長的話】
黎婉姍校長分享了小時候的夢想,原來她小時候便在學校附近居住,而她的爺爺年少時也曾經就讀八鄉中心小學。她曾在校園的小黃花草地上嬉戲,黎校長最深刻那份沒有隔漠的人情味,和熱鬧溫馨的氣氛,那段舊時光至今亦沒有忘懷。那時候,黎校長便默默許願,希望在八鄉中心小學工作。雖然最後她並沒有在這所學校就讀,但經過多年來的努力追夢,黎校長在 2013年正式成為「八鄉中心小學」的校長。她亦不忘初衷,一直帶領著老師們和學生們一起追尋目標,享受教學的樂趣,盼將八鄉中心小學打造為創新及代表性的學校。
支持生命教育的黎校長放手給予師生們發揮的空間及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能,傳承著學校「愛和共融」的文化和傳統,教育好下一代。
【 積極推行正向教育 】
在八鄉中心小學任教的老師們,他們都像在一個家庭般與孩子們相處。老師們有時會攜帶學生喜歡的事物回校與他們分享,讓學生感受愛,他們一直相信善心能影響小朋友,因此一直教育他們互愛互助,不分彼此。學校作任何決定的準則是,首先會以全體學生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因素,其次以個別學生利益為著眼點,最後才會考慮老師或學校的利益。就以學校現時擴建為例,老師們願意運用自己的私人時間與勞力合力去幫忙搬遷學校設施,他們這個決定只是希望可以為學校節源,將一切節省的資金全部投放於學生身上。
學校一直推行的正向教育,除了以上例子外,不少老師申請《夢想基金》,將資金用作興建「蝴蝶屋」和「小貓屋」,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小動物,當中學懂愛護和尊重生命。這一切都希望讓他們學習書本以外的東西,並且接受大自然的教育。從中可見這份無私的愛和傳統,一直都在「八鄉中心小學」這個大家庭中蘊藏著,一直潛在於他們每一個人的心底。
【 努力堅持戰勝缺陷 】
我們都經歷過遇上困難,你曾經在遇上困難時打算放棄? 文子麟老師向我們分享了一個寶貴的回憶,這段回憶是他於教學生涯中的一份感動,如此歷歷在目。 他於剛投身教育界時是任教數學的,曾經教導過一個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學生數學成績不太理想而且英文詞語亦難於正確串出。經過文老師努力不懈的教導後,他還是學不會串 Triangle ( 三角形 ),只是他已努力將這個詞語深深印在腦海。一個月後,這位學生再次走到文老師面前說他背讀 Triangle的串法。第一次,他串錯了!他再回想一會,第二次終於成功了! 文老師心底立即湧出一份教育的感動,對學生的堅持、信任,超越艱難,讓師生倆一同成長。當這位小孩畢業那天,文老師再一次走到他面前問他 Triangle 的串法,他終於沒有再忘記!
文老師表示,雖然學生先天有學習障礙,不過他一步一步地去面對和克服困難,使他十分動容。希望每位學生被教導的學生都可以於面對困難的時候,勇於嘗試去克服,以成功為終點。
【 不分國籍 培育學生最為重要 】
學校現有九成是非華裔學生就讀,來自不同種族的他們從小就學懂社會共融和種族平等,黎校長和教師團隊均相信每一個小孩子都會擁有自己的天賦才能,認為學生都應該擁有機會和自由去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
黎校長憶起學校的一位難民身份的女孩,平平無奇的她於音樂課時展現出歌唱的天賦,老師便發掘了她音感的才能。於是學校著手栽培這位孩子,讓她在音樂道路上走得更順利。經過一番努力,她終於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 — 聲樂(第三級),更獲得多項校外比賽獎項。正正因為她於音樂上的才華,使其獲得額外資助修讀由維也納音樂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合辦的音樂課程,讓她擁有資源在發展音樂的旅程中豐富歌唱知識和技巧。感謝老師並沒有埋沒他們的天份,潑開學生身上的微塵,令他們如明珠般璀璨閃亮。
【 外界支持與鼓勵 】
八鄉中心小學集將近百年的舊建築;以及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於一身。數以百計的學生和教職員,每一個上課日都會回到「家」裡一起分享,一起學習。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人口增長,學校最終需要將校前一片綠油油又長滿小黃花的大草地來擴建校舍,為「家人」們提供優質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學校早前更獲得政府 「Wi-Fi 900」的計劃為全校鋪設更快速,更方便的無線網絡。讓學校得以追上科技,能夠給予學生機會接受 STEM 和 電子教學。這一切有效地方便了教職員使用 GRWTH 進行校內行政管理。
除了獲得政府的資助外,坊間更有不同單位和機構為了支持這一群學生,他們會定期捐贈大量圖書,甚至一些教科書籍,讓孩子有更多機會可以學習。更有些人自發免費到校為一些有需要的學生補習。讓他們知道,就算有不太好的家庭背景,都會有人支持他們,再一次讓他們重燃希望,感受到愛。
【 24個性格強項 了解自己 認識彼此】
每個人都有優點與缺點,黎校長希望老師們更加了解自己,因此於校務會議前總會加插小環節,讓同事為彼此以不記名方式記錄 24 種性格特質,如:創造力、喜愛學習、堅持、仁慈、領導才能、審慎、未來意識…等等。希望藉此活動讓大家更瞭解自己的性格特質;了解別人眼中的看法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從而將優點放大,將不足改善;亦希望同事彼此重新認識,互相學習,一起進步。
除此之外,學校會定期舉辦教職員活動,讓大家從輕鬆的氣氛認識彼此的另一面,例如:教職員野戰活動,因為野戰是一項講究合作和團隊精神的活動,讓同事互補彼此性格上的長短,營造團隊間的默契。黎校長從活動中看到每位參與同事都十分投入,更發揮互助和捨己為人的精神,造就團隊的成功。
了解數十名教職員尚可透過小組活動,然而發掘學生的潛能又如何有系統地紀錄、分析和呈現?GRWTH 即將推出的「多元智能概覽」系統首先整合學生於校內、校外的課外活動紀錄及比賽成績至學生檔案庫,並以「多元智能論」作框架,透過「才能點」為學生進行分析,並且呈現學生的不同性向及獨特潛能。
由老師於學生參與活動後輸入評語,學生亦可透過「成長日誌」以紀錄課外活動的得著和感想,讓他們深入認識自我,深化從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學生同時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從自省的過程中學習成長。另外,家長亦可透過手機對孩子作出鼓勵,以促進親子間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