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面對千變萬化的新時代,單靠課本不能滿足學習的需求,而無論是校方或家長,俱認同報章可說是最佳的輔助工具,尤其是現時報網合一發展,實體報紙與電子版各有優勢,若能配合以學生為本的資訊科技平台,更有利學生學習。

校園電子化 報紙電子版各有優勢

學習必須有不同養分配合,鼓勵學生訂閱報紙是其中一途。網媒發展蓬勃,對於具多年歷史的紙媒來說,面對極大挑戰,也改變不少人的閱報方式。現時本港多間中、小學依然有訂紙版報紙,但因網上報紙較為方便閱讀,不少學校亦改為訂購電子版報紙,以便學生取得最快資訊及方便做功課時截圖。
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校長何彥輝表示,該校於新學年起將訂購報紙版明報及電子版明報,他坦言紙版與網上版報紙各有不同功用,前者有助讀者涉獵更多不同資訊,不會單單看一個自己想看的報道,也會在看報紙過程中,看到其他資訊。
電子報, 電子書, 實體報紙, 校務電子化, 網絡安全, 個人化才能平台, GRWTH教育綜合平台,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 聖博德學校,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何彥輝校長昔日修讀兒童文學,他認為透過書本閱讀文字,記憶特別深刻,直至現在他仍經常書不離手。他手持的繪本非常精美,是他趁特價時購入給學生。

不過,以前曾任圖書館主任的何校長坦言,訂報紙需處理分類、派報紙等工作,需要花上老師不少時間,加上很快便會累積大量舊報紙需處理;至於電子版則能提供即時的資訊。他說︰「新聞現時講求即時性,如翌日看報紙才知悉新聞內容,已經太慢了。以前與現在時代不同了,以前今日發生的事,明日看報紙才知道,但網上版卻是3、4分鐘後便可看到。」
報網得以迅速發展,確賴科技進步,學校行政便捷亦然,像校方應用GRWTH教育綜合平台,除有助校務外,家長可透過平台為子女訂閱電子版明報,也可在附設的網上資訊區,獲取《明報》提供的親子資訊及生活情報。網版明報另一好處是提供可靠的即時資訊。

大數據協助學校發掘學生才能

大數據對於學校來說相當重要。佛教中華康山學校馬中駿校長表示,該校近年引入了資訊科技平台後,能設立資料人才庫,有系統地儲存學生的學習經歷,校內校外活動及所獲獎項,有助學校發掘學生不同才能,學校亦可按照學生的強項推出更多適切的課外活動。
電子報, 電子書, 實體報紙, 校務電子化, 網絡安全, 個人化才能平台, GRWTH教育綜合平台,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 聖博德學校,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面對大數據年代,馬中駿校長認同資訊科技平台,能夠更快更有效地發掘學生不同才能。
系統輔助了解學生強弱項

馬校長坦言,大數據對於學校來說很有用,該校近年使用了GRWTH的教育綜合平台,每一個學生均設有一個獨立戶口,家長及老師均可隨時進入該程式,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學生及家長更可自行更新個人參加課外活動或在外比賽所獲得的獎項,並需上載獲獎獎項的相片,然後由老師核實後便可上載至個人履歷中。
未來電子版明報也可在GRWTH平台上訂閱,老師可更輕易了解學生的閱報情況,善用新聞資訊能力及閱讀興趣,有助學校建立更多元的人才庫。
「該系統中有一個資料人才庫,當中根據學生資料,以大數據形式分析他們不同才能及強弱項。我們從而發現有許多學生更多方面的才能,如有不少學生參加校外跳舞比賽有很好成績,經常獲獎,於是我們在課外活動上亦開設多點跳舞班。」馬校長說,該校發掘到學生於溜冰、圍棋等方面不同才能,更可加以培訓,令學生能發揮所長。
電子報, 電子書, 實體報紙, 校務電子化, 網絡安全, 個人化才能平台, 大數據, GRWTH教育綜合平台,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 聖博德學校,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李萊健主任指出,大數據結合資訊科技平台,更容易為學生撰寫生涯履歷表。

李萊健主任說,這人才庫是學生小學生涯的履歷表,操作簡單方便,如學生完成小學生涯,或升中時製作個人履歷,他們只需按一個掣便可自動製作並輸出,無需額外花時間製作。

中小學學生需要不同 期望有更合適中學生版本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校長楊文德認同如透過大數據,可以有系統收集學生所長,發掘學生所長,例如學校突然需要找某一些專長的同學,如已設立了學生數據資料庫,即使老師不認識該學生,也可以透過資料輕易尋找出來。
電子報, 電子書, 實體報紙, 校務電子化, 網絡安全, 個人化才能平台, GRWTH教育綜合平台,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 聖博德學校,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楊文德校長(右)及任教電腦科的林老師(左)均認為資訊科技發達,教學上亦會增加以電子書或網上資訊作教材。

不過,楊校長坦言,現時一些教育綜合平台設計對象以小學為主,對中學來說,人才庫未如小學般方便及合用。「學生面對DSE,他們要製作Student Learning Profile,中學層次及所需與小學有所不同,中學所需要的profile是上聯招,可能形式上未必太配合。」而現時不少中學多數各自各做協助學生,據知,有慈善機構亦正斥資設計有關資料庫,協助中學學校建立學生資訊平台。

避免上網成癮 安全使用手機教材取平衡

科技日新月異,網絡發展進步,學校家長對相關產品有要求。電子教育綜合平台GRWTH為校方提供行政解決方案外,還可讓家長透過平台為子女訂閱電子版《明報》,而平台更與《明報》「Happy Pama教得樂」網站合作設立GRWTH社區,每日為家長供應更多有益身心的親子資訊及生活情報。
學生愛上網,而網絡亦有不少可供學習的材料,但如何避免他們上網成癮,多了解親子資訊確有幫助。聖博德學校小二女生梁朗月家長梁太坦言,不少家長會將平板電腦當作電子奶嘴,而她為免子女上網成癮,唯有限制他們上網時間。梁太本身還有一名就讀中一兒子,直言即使家長設密碼或一些程序嘗試減少孩子上網時間,不算太奏效,因為小朋友很聰明,有辦法解鎖。她說她會與子女訂立協議,每天大概花多少時間上網及先要完成哪些工作等等。
梁太說她鼓勵子女閱讀新聞,不過,他們若要看網上新聞,亦會設一定時限。由於梁太訂有《明報》電子報,有時候會從中截圖給子女看,讓他們快捷看到新聞及取得有用資訊。
電子報, 電子書, 實體報紙, 校務電子化, 網絡安全, 個人化才能平台, GRWTH教育綜合平台,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 聖博德學校,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梁太直言與其設置密碼,不及與子女「約法三章」、訂下每天上網時間,更能有效防止成癮。

自家研發小學生用IT教材上網普及,近年卻有不少年輕人上網成癮,家長及校長均想盡辦法平衡,避免上網成癮。因此聖博德學校張作芳校長,親自設計了一套安全使用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教材,更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200多萬,今年已有42間學校使用,預計第二階段將推廣至100間學校使用。
張校長坦言,現時有不少注意網絡安全的指引,但為學生而設的手機、平板電腦使用安全指引卻十分少見。她指出,現時智能手機普及率高,加上實在方便,即使是小學生也會使用,但當他們使用的時候可能沒有留意個人私隱和網絡安全的問題。有見及此,張校長去年設計了一套名為「電子網絡IT急救達人」的教材,教導小學生需注意資訊科技安全事宜。
電子報, 電子書, 實體報紙, 校務電子化, 網絡安全, 個人化才能平台, GRWTH教育綜合平台,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 聖博德學校,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聖博德學校張作芳校長非常重視資訊科技,更製作教材教授學生使用手機上網的安全知識。

「以往見到不少騙案,例如某富婆誤信網上陷阱而被騙財,當我們看到這些新聞時,或會感到心痛。而不少人是缺乏安全意識,故此這類教材亦有迫切性。」她說這套教材包括教學生在手機清Cookies、手機如何預設私隱、不同網頁的安全性等。
資料來源: 明報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