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傳統教育制度下,老師單向地對學生灌輸知識,學生不能領略學習的樂趣,而且老師的行政工作繁重,不能瞭解每個學生的需要,Ed-Tech 近年興起,讓學習更具互動性,香港也有這類Startup出現,例如Grwth以大數據分析學生的能力,瞭解成長的需要;Snapask 讓學生與導師一對一補習,有效率地解答學生的疑難。
陳駿霖在今年2月創辦了Grwth,這個手機App可提供個人化的學習回饋資訊和建議,讓每一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向。他認為學生的珍貴數據被隱藏,包括各學科分數、操行、課外活動、圖書館借書紀錄的數據,分散於不同的系統,沒有人做綜合分析。
他說:「為何學生收到的成績表是沒有分析呢?我僅知自己分數有多少,我想知我有80分,代表我的強弱處在哪?90分與20分的分別是在何處?今日的科技應該可分析這些數據,我希望把數據還予學生,不再隻放在學校…不要再等每學期才一次的家長日,要細化到每次測驗,知道學生的強弱處,重點學習什麼,大數據分析便可做到這個效果。」
Grwth收集學生在校內及校外的數據,這些需要由學校及家長共同提供,開放數據及有即時通訊系統,可加強雙方溝通,及簡化教師的工作。Grwth亦與教育企業結盟,例如出版商、系統開發商,以得到更多數據及加強技術。Grwth系統分析出完整的個人學習生涯經歷,例如學生成績與整班同學的平均分比較、溫書時間與成績比例是否掛勾、對那種課外活動有興趣,從客觀數據得知學生能力,鼓勵學生把握自己的優點,建立自信心。

grwth-13aug
系統紀錄學生完成功課的時間,整合成為圖表分析

 

grwth-1-13aug-810x613
Grwth 模彷社交媒體的美觀介面,紀錄學生校外的生活

學校市場門檻高難進入

以往教育科技產品都是B2B模式,即供應商尋找學校客戶,陳駿霖希望可以為找到新的商業模式,做到「B2B2C」,Grwth在十月正式發佈,預計Grwth首年會有100間港澳學校使用,包括幼稚園及小學、中學,產品會免費讓學校使用,隻向學生家長收費,「價錢由每年幾十元到每月幾十元,視乎產品細緻程度,亦有免費服務」。香港中小學生有近80萬人,永遠都是有規模的市場,成功說服到一間學校使用產品,便可有數百個用戶。
他從事教育行業十三年,發現「學校」是難以進入的市場,需熟悉當中的人脈關係,教育科技產品市場一直由少數公司盤踞,以致成效一直未見突出。他說:「口號常說以學生為本,但以往我開發的系統隻予學校使用,而不是服務學生。」
他走出大公司創業,去做以學生為主體的產品,「我用了 10 年時間去預備,我一直以 Managing Upward 的心態去打工, 0 -> 1 類型產品設計和開發是我的興趣,從中由上至下、內至外的方式去實際營運公司賺取實戰經驗,我認為這就是最佳的創業前訓練。」
他又說,8至10年前,香港的e-learning,例如電子書具領先地位,04至08年是香港e-learning的黃金時期,研發到許多新技術,卻沒有把握好技術轉移方法、滲透及整合方法,「變成現在封閉及食緊水尾。」他希望教育業界可以聚合在一起,讓市場更開放,在B2C即學生家庭間發掘商機,讓本地e-learning技術再行前一步。

adam-chan
陳駿霖希望香港e-learning發展更進一步

 
來源 : 節錄自信報 StartupBeat
(By Cyberport +StartupBeat on August 18, 2015)